公司无故停发工资,员工被迫离职并主张经济补偿金。法院认定公司存在拖欠工资行为,支持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的请求。律师提醒企业应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工资,避免因管理失当引发法律纠纷,损害企业利益和声誉。
停发工资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员工花某于2012年6月26日进入公司工作,最后一份劳动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离职前担任品控主管,离职前正常月出勤工资标准为15000元。2022年3月开始,公司因经营困难,开始停止向员工发放工资,至今仍未支付。2022年9月22日,员工因未收到数月工资并在多次催促讨要无果的情况下,向公司发送电子邮件,以公司未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及实际缴纳公积金为由,解除双方劳动合同。并于2022年11月10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1、公司支付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9月20日期间的工资62609.13元;2、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150000元。
裁判结果:
劳动仲裁裁决:1、公司支付员工花某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9月20日期间的工资62609.13元;2、公司支付员工花某经济补偿金150000元。公司不服,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结果和仲裁结果一致。
法院观点:
法院认为: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公司未与员工就2022年3月至员工离职前停发工资事宜进行过协商,亦未就此征求过工会意见,故依法应承担向员工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律师分析:
本案中,企业直接停止向员工发放工资,且长达半年以上,显然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员工据此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就获得了支持。 如果企业因经营困难,和全体员工或工会进行协商,就停工并暂缓多久发放工资或集体降薪等事宜达成了一致意见,则公司即便有几个月未向员工发放工资,也并不必然会导致需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停发工资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风险及合规建议:

本文系laodong365.com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网址! 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企业在实际应用时请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规定及实务经验。 还有其他法律问题? 立即联系小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