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地区,没签订劳动合同,怎么算二倍工资,包括加班费吗?
文章通过真实案例详细分析了江苏地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二倍工资的计算方式、仲裁时效等关键内容,能让企业管理者、法务及 HR 人力资源部门清晰了解未签劳动合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浙江地区没签订劳动合同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胡某,2022年9月10日进入某美容公司,担任美容师,底薪5000加提成。美容店没有和胡某签订劳动合同。每月工资,通过法人个人微信支付给员工,会在微信中结算工资。2023年12月10日,员工因个人原因自公司离职,但12月15日,去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
-
江苏地区没签订劳动合同,加班费、年终奖都要支付二倍,是真的吗?
江苏地区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计算包含加班费、奖金等全部应得收入,且仲裁时效从违法行为结束起算,导致企业可能面临高额赔偿(如案例中赔偿275000元)。上海地区计算标准较低,但两地均强调签订书面合同的重要性。 江苏地区没签订劳动合同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崔某于2023年6月1日进入某餐饮公司工作,担任店长,双方约定,底薪为15000元,加上提成。公司未和员工崔某签订劳动合同。崔某实际每月到手工资在25000元左右。2024年8月1日,公司老板微信通知崔某,让其离职,明天不要再…
-
上海地区,没签劳动合同,向员工赔付二倍工资时,加班费、奖金也算在内吗?
上海地区未签订劳动合同时,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通常以双方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为准;若约定不明,则扣除加班费、非常规奖金等风险性项目后确定,但用人单位需承担举证责任,否则按员工实际收入计算(不低于最低工资)。 上海地区没签劳动合同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胡某2023年2月9日入职公司,担任养生老师,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资通过现金、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转账形式发放。员工2024年4月口头提出离职,最后工作至2024年4月28日。根据员工和公司负责人微信聊天中,对于该员工工资的…
-
员工在职阶段的法律风险及防控解决方案
在职期间的劳动关系管理贯穿员工整个职业周期,员工在职阶段的人力资源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违法调岗调薪风险、薪资福利违规风险、工伤处理风险、规章制度无效风险、加班费及加班管理风险、泡病假风险、三期女员工管理风险等方面,现从风险类型、法律后果、防范措施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解读: 一、违法调岗调薪风险 风险表现单方强制变更:企业未与员工协商,直接调整工作岗位或工作地点,比如将总部员工下派到偏远分公司,或随意降低薪资标准。缺乏合理依据:调岗后的工作内容与员工原岗位技能严重不符,且未提供培训支持,如将行政人员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