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违法解约,员工能拒签竞业协议吗?本案例中业务员邹某在职期间注册同业公司,公司违法解约后主张其违反竞业限制义务,法院判决邹某停止违约并支付违约金8万元。尽管公司未依约支付补偿,但邹某未主动解除协议,仍需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及竞业限制协议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员工邹某,于2018年8月2日入职某公司,岗位是业务员。2019年11月12日,公司和员工签订《员工保密协议书》,约定了员工离职后的竞业限制义务。2020年12月,公司发现员工注册了一家贸易公司,并通过该公司名义向公司客户销售同类产品,发生销售额合计超过50万元。公司遂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员工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要求员工赔偿公司损失等。

裁判结果:
仲裁裁决:未支持公司诉请。公司不服,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1、员工立即停止违反竞业限制的行为,并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直至2年期满。2、员工支付公司违约金及赔偿金合计8万元。

法院观点:
法院认为:员工作为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签署各类合同时应对合同内容理解后再予签字确认,邹某同意在《员工保密协议书》上签字即应视为其愿意接受合同的约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另有约定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竞业限制条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要当事人达成了关于竞业限制事项的一致合意,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未能完全按照约定支付补偿,或者约定经济补偿低于法定标准等情形,均不必然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本案中,虽然公司未能按约支付经济补偿,但邹某也未提出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故在协议解除前,协议对双方仍有效,劳动者仍需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律师分析:
本案中,虽然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了和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员工仍需要遵守竞业限制义务。不过,该等情况下,司法实践中的做法并不完全统一。
另外,公司未支付竞业限制补偿,员工是否就可以不遵守竞业限制义务,司法实践中也不统一,甚至江苏地区都不统一。本案中,法院就认为,公司未依约支付竞业限制补偿的,员工可以仲裁要求解除竞业限制义务,既然员工没有提出解除竞业限制协议,那么,在协议解除前,员工就必须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违反了,公司就有权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及竞业限制协议相关法律风险及合规建议:

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离职后可以不遵守竞业限制协议吗?

企业需重点关注:1. 竞业限制协议效力具有独立性,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必然导致协议失效;2. 未支付补偿金时员工可主张解除协议,但未解除前协议仍有效;3. 建议HR建立完善的竞业限制管理制度,确保及时足额支付补偿金,避免因履约瑕疵引发纠纷;4. 企业需关注地区司法实践差异,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制定属地化合规方案。
小编还整理了最新法律问答和相关合同模板供大家参考。

本文系laodong365.com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网址! 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企业在实际应用时请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规定及实务经验。 还有其他法律问题? 立即联系小助理

猜你还喜欢

在线咨询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