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分析了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计算标准为经济补偿金的2倍。法院认定公司以”工作不达标”解除合同但未举证,构成违法解除,判赔2.5个月工资的2倍赔偿金。此类情形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企业可能因内部制度不完善、解除理由不充分或程序瑕疵而面临高额赔付。
违法解除赔偿金标准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员工常某2022年1月4日入职某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岗位工作,2024年2月17日,公司通知常某离职并办理工作交接。2024年3月7日,常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
裁判结果:
劳动仲裁裁决:驳回常某仲裁申请。常某不服,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常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25943.6元。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法院观点:
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四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公司以常某“工作不达标”为由解除常某劳动关系。但本案审理中,公司未提供常某工作不达标的证据、也未提供对常某进行培训或岗位调整的证据,公司解除常某劳动关系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属违法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规定,应向常某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即6485.9元×2.5个月×2倍=32429.5元。
律师分析: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不同,原则上讲,经济补偿金是公司在某些情况下,合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需要向员工支付的赔偿。而赔偿金,是公司在违法解除的情况下,需要向员工支付的赔偿。赔偿金标准是经济补偿金标准的2倍。
相关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该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违法解除赔偿金标准相关法律风险及合规建议:

本文系laodong365.com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网址! 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企业在实际应用时请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规定及实务经验。 还有其他法律问题? 立即联系小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