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权激励分红是否应计入经济补偿金
员工因违纪被解雇,法院判决限制性现金奖励单独计算,不计入平均工资。司法实践中,既有将股权激励收益作为工资收入,计入经济补偿金月工资基数的判例,也有将股权激励收益不作为劳动报酬收入,不计入经济补偿金月工资基数。 股权激励分红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杨某2005年4月14日入职某上海公司,工作地点在北京市。2015年4月14日,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2016年3月起,杨某的工资构成为基本工资148369元,固定津贴24000元,自2017年3月起,月工资调整为基本工资15801…
-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也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时,企业若忽视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可能面临员工提起仲裁或诉讼的风险,甚至被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及相关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在部分情形下(如员工无过错、企业不再续签等),企业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本案中,公司未能证明王某严重违纪达到解雇标准,导致败诉。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王某2019年2月18日入职某公司担任制作营业担当,双方签订的末次劳动合同期限为2020年7月18日至2023年7月17日,税前月工资为12500元。2022年9月1日…
-
个人社保部分、个税是否应计入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
企业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若因误解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法律性质而错误调整工资基数,可能导致补偿金额计算不准确,进而引发员工争议和用工风险。根据法律规定,经济补偿应以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实发工资为基础,个税扣除信息由员工个人申报,不影响企业对工资总额的认定。 个人社保及个税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楼某系某电器公司员工。入职日期为2009年2月1日,离职日期为2015年1月31日。电器公司于2015年1月19日通知楼某,劳动合同于2015年1月31日到期终止,不再续签新的劳动合同。并于20…
-
社保补贴是否应计入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
企业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若未将社保补贴等工资性收入纳入计算基数,可能导致补偿金额不足,从而引发员工维权和仲裁风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补偿应以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全部工资性收入为基数进行计算,包括企业以现金形式发放的社保补贴。 社保补贴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余某在某公司从事后勤分拣工作,双方签订了自2014年12月22日起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余某每月工资由最低工资、工龄工资、加班费、社保补贴、加班补贴、全勤奖组成。2020年5月1日,余某以公司拖欠工资,不按约定发放工资,实发…
-
员工长期请病假工资怎么算还是按病假前工资计算?
企业在处理长期病假员工的经济补偿时,需严格遵循劳动合同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标准,不得简单以病假前工资为基数。上海地区司法实践支持该原则,但需注意若计算结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应以最低工资为兜底,本案例详细分析员工长期请病假的工资计算问题。 病假工资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乔某于2017年2月13日进入某期货公司工作,岗位为软件工程师。2022年2月3日,期货公司发送邮件给乔某,通知劳动合同于2020年2月12日期满,不再续签劳动合同。2020年2月10日起,乔某开始请病假。2…
-
计算经济补偿金时,月工资中可以剔除加班费
加班费是否应纳入工资基数?企业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需重点关注当地司法实践对加班费是否纳入工资基数的规定。上海、四川等地明确剔除加班费,而北京、江苏等地可能包含加班费。 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陶某2016年5月1日进入某公司,从事驾驶员工作。基本工资为4000元/月,每月加班会据实支付加班费。2023年4月,公司找员工续签新的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约定的基本工资为最低工资2690元/月,员工要求将基本工资调整为4000元,公司拒绝,遂通知不续签。员工离职前12个月平…
-
月工资超过社平工资3倍,按社平工资3倍作为月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
月工资超社平工资3倍,按社平3倍为基数计算。本案例吴某因离职前工资高于2020年上海社平3倍,法院判决公司补足差额。律师提醒企业需注意以离职前上一年度社平工资为标准,避免法律风险。 社平工资3倍计算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吴某2017年5月1日进入某公司,担任法务风控总监,月工资6万元。劳动合同期限为2017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28日。到期后,又续订劳动合同至2021年4月28日。2021年3月26日,公司向吴某送达《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通知书》,记载:吴某先生:公…
-
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破产清算,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公司因营业执照被吊销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法院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判决企业仍需依法支付员工经济补偿。法院认为即便企业进入破产清算,也应依法履行对劳动者的补偿义务。 公司破产清算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某公司系个人独资企业,2020年10月16日,因案外人对该公司提起破产清算申请,法院受理该破产申请。员工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173449元,破产管理人作出债权初审结果通知书,未就原告债权予以确认。员工杨某自2003年10月进入该公司工作…
-
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终止,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公司因营业执照被吊销,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法院认定公司终止劳动关系合法,但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判决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确认企业在营业执照被吊销后有权解除合同,但仍应履行补偿义务。 吊销营业执照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陈某于2019年11月6日入职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自2019年11月6日至2022年11月5日止。2022年3月22日,公司因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未办理变更登记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2022年6月22日,陈某申请劳动仲裁…
-
员工达到退休年龄,公司可以终止劳动关系,并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公司依法终止劳动合同,并未支付经济补偿金。法院认定该行为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即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自动终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赔偿金或补偿金。 员工达到退休年龄终止劳动关系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分析:员工张某在某公司从事保洁工作,2022年张某已达退休年龄,但公司仍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6日,公司为张某办理了退工手续,退工证明上载明合同解除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