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社保部分、个税是否应计入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
企业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若因误解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法律性质而错误调整工资基数,可能导致补偿金额计算不准确,进而引发员工争议和用工风险。根据法律规定,经济补偿应以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实发工资为基础,个税扣除信息由员工个人申报,不影响企业对工资总额的认定。 个人社保及个税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楼某系某电器公司员工。入职日期为2009年2月1日,离职日期为2015年1月31日。电器公司于2015年1月19日通知楼某,劳动合同于2015年1月31日到期终止,不再续签新的劳动合同。并于20…
-
社保补贴是否应计入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
企业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若未将社保补贴等工资性收入纳入计算基数,可能导致补偿金额不足,从而引发员工维权和仲裁风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补偿应以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全部工资性收入为基数进行计算,包括企业以现金形式发放的社保补贴。 社保补贴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余某在某公司从事后勤分拣工作,双方签订了自2014年12月22日起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余某每月工资由最低工资、工龄工资、加班费、社保补贴、加班补贴、全勤奖组成。2020年5月1日,余某以公司拖欠工资,不按约定发放工资,实发…
-
员工长期请病假工资怎么算还是按病假前工资计算?
企业在处理长期病假员工的经济补偿时,需严格遵循劳动合同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标准,不得简单以病假前工资为基数。上海地区司法实践支持该原则,但需注意若计算结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应以最低工资为兜底,本案例详细分析员工长期请病假的工资计算问题。 病假工资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乔某于2017年2月13日进入某期货公司工作,岗位为软件工程师。2022年2月3日,期货公司发送邮件给乔某,通知劳动合同于2020年2月12日期满,不再续签劳动合同。2020年2月10日起,乔某开始请病假。2…
-
计算经济补偿金时,月工资中可以剔除加班费
加班费是否应纳入工资基数?企业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需重点关注当地司法实践对加班费是否纳入工资基数的规定。上海、四川等地明确剔除加班费,而北京、江苏等地可能包含加班费。 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陶某2016年5月1日进入某公司,从事驾驶员工作。基本工资为4000元/月,每月加班会据实支付加班费。2023年4月,公司找员工续签新的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约定的基本工资为最低工资2690元/月,员工要求将基本工资调整为4000元,公司拒绝,遂通知不续签。员工离职前12个月平…
-
月工资超过社平工资3倍,按社平工资3倍作为月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
月工资超社平工资3倍,按社平3倍为基数计算。本案例吴某因离职前工资高于2020年上海社平3倍,法院判决公司补足差额。律师提醒企业需注意以离职前上一年度社平工资为标准,避免法律风险。 社平工资3倍计算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吴某2017年5月1日进入某公司,担任法务风控总监,月工资6万元。劳动合同期限为2017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28日。到期后,又续订劳动合同至2021年4月28日。2021年3月26日,公司向吴某送达《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通知书》,记载:吴某先生:公…
-
员工因公司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被迫离职,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未获支持
本文通过一起劳动争议案例,分析了员工因公司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而被迫离职,并主张经济补偿的法律问题。法院最终支持员工诉求,认定公司未依法参保构成违法行为。律师提醒企业应依法足额缴纳社保,避免因小失大,引发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公司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徐某于2018年7月23日入职某公司,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限至2026年8月31日,工作内容为客户销售。2022年10月18日,员工通过邮件及快递方式向公司寄送《被迫离职通知书》,内容主要为:入职以来,公司按照上海市最…
-
公司及时补缴了社保,员工走被迫离职,未获支持
公司补缴社保后,员工被迫离职索赔经济补偿金未获支持。法院认定公司无恶意欠缴社保及工资,员工诉求被驳回。专业律师解析补缴时效与主观恶意认定标准,提示企业合规要点。 员工被迫离职未获支持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程某于2016年5月30日进入某公司工作,担任保安,劳动合同约定基本工资为2480元。2021年4月3日,公司收到员工程某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内载:因公司未依法为程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加班工资),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关系。 另,公司于202…
-
员工以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被迫离职,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未获支持
本案例解析了员工以公司未缴社保为由主张被迫离职经济补偿金被驳回的争议,法院认定员工签署自愿放弃社保承诺违反法律但有效,公司无主观恶意不构成被迫离职事由。 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保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赵某2020年12月2日入职某养老院,担任护理员,劳动报酬为2480元/活跃。2021年10月11日,赵某以公司克扣工资、不为员工缴纳社保为由向公司提出辞职。嗣后,员工向上海市普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经济补偿金。案件审理中,公司提供了员工签名的《自愿放弃缴纳社会…
-
公司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公司却无需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公司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行为引发员工维权。法院最终认定公司存在违法行为,员工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律师提醒企业依法履行用工责任,避免因小失大,损害企业长期发展。 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何某某系某餐饮管理公司员工,2022年8月18日,该员工填写《员工离职申请审批表》,其中载明岗位为炉灶,入职日期为2017年10月25日,离职原因为不开心。最后工作至2022年8月31日。2022年9月28日,该员工向上海市浦东新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
公司无故停发工资,导致向员工赔偿经济补偿金
公司无故停发工资,员工被迫离职并主张经济补偿金。法院认定公司存在拖欠工资行为,支持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的请求。律师提醒企业应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工资,避免因管理失当引发法律纠纷,损害企业利益和声誉。 停发工资经济补偿金相关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员工花某于2012年6月26日进入公司工作,最后一份劳动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离职前担任品控主管,离职前正常月出勤工资标准为15000元。2022年3月开始,公司因经营困难,开始停止向员工发放工资,至今仍未支付。2022年9月22日,…